工作人員正在加工豬扇骨。(記者?丁玉潔 攝)
“食在天易”系列報道⑦
“食掌柜”黃建設:
“我這輩子,只做菜!”
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丁玉潔
5分鐘出一道菜,8分鐘燉一鍋湯,廚房新手秒變大廚……這不是演戲,而是預制菜帶來的一輪“廚房革命”。
你也許沒有聽說過預制菜,但或多或少都吃過。從家庭餐桌的速凍包點到酒店宴席上的梅菜扣肉,都屬于預制菜的范疇。有機構數據分析顯示,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3459億元。
在湘潭天易經開區佳海食品醫藥產業園,湖南智辰農業科技有限公司(前身為湖南食掌柜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)董事長黃建設,為我們泡上一壺安化黑茶,徐徐講述起他如何從廚房小工成長為預制菜“食掌柜”的故事。
創業
黃建設愛喝茶,尤其鐘愛安化黑茶。作為從安化大山深處走出來的放牛娃,他有著濃厚的家鄉情結。
幼時,他放牛歸來,喜歡跑去村頭看廚師下廚。回家后,他有樣學樣,用放牛尋回的野菜和家中的食材烹調。16歲那年,他走出大山,北上南下拜師學藝。或許是根植于骨子里的勤快,他打動了廚房里的大師傅,漸漸學得蒸、炒、燜、腌、燉等不同手法,也練就了一手挑選優質食材的本領。
從廚房小工,逐步成長為全國知名餐飲連鎖企業的廚師長,這樣的飛躍,黃建設覺得還欠缺些什么。
在充滿煙火氣的后廚與食客盈門的前庭間周旋多年,黃建設熟悉餐飲行業的每一個痛點。有沒有一種方式,能讓顧客更方便地品嘗到大廚的手藝?他將目光投向了預制菜市場。
辭職,創業!
2005年,從長沙星沙的一家小廠起步,再到岳陽湘陰擴建食品廠,黃建設的事業越做越大,“逢年過節,客戶甚至開車來廠里蹲點,生怕搶貨不到。”
2019年,出于擴張需要,黃建設四處物色新的廠房。湘潭天易經開區的佳海食品醫藥產業園,被他一眼相中。由此,黃建設在湘潭購買3棟廠房,增建1萬余平方米的新廠,不同類別的產品、生產線同步運作。
“把安化的好東西帶出去,幫一幫山里的鄉親們。”2020年,黃建設實現父親的夢想,在益陽安化投建紙包臘肉工廠。
黃建設和妻子彭林英,一個管研發,一個管銷售,配合默契。17年間,依托雪峰山脈、資江流域的原生態地域選料、生產、加工,以湖南土菜、湖南臘味為主打,他們一手打造出“食掌柜”“廚藝先鋒”“湖湘肴”三大品牌,每年不斷推陳出新,上市品種過百。
多贏
8月3日,我們透過玻璃窗看到,在位于天易經開區的生產車間內,醬鹵類、醬腌類、生制品類三條生產線正有序運轉。當天排產的,正是椒鹽扇子骨。
“豬扇骨這一部位,肉質很好,吃起來細嫩鮮美,是我們的招牌產品。”黃建設介紹,這款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很高,每月賣10來萬包不成問題。
1.5萬平方米的恒溫倉庫內,各色產品堆成高高的碼垛。江南小炒、相思雙脆、深海脆脆螺、黃燜羊肉、老壇紅薯葉等菜色,令人目不暇接。
“別看紅薯葉不打眼,它可是實實在在的富民產業。每年我們要向湘潭、安化農村的基地采購幾十噸。”黃建設頗有些自豪。
事實也如他所言。預制菜一頭連接田間地頭,一頭連接市場餐桌,能夠有效帶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。
盡管旗下管理著好幾家企業,事務繁忙,黃建設始終“盯著”產品研發一線。他不抽煙、不喝酒、不吃檳榔,唯獨好一口茶,為的就是保持敏銳的味覺。調研團隊走遍全國,每研發一道新菜,都要耗時兩三個月。“其他公司喝下午茶的時間,我們公司在忙著試菜。”客服部負責人李新麗“抱怨”,公司的女孩子因此都胖了一圈。
經歷反復調味、試吃,開展理化檢測、微生物檢測、重金屬檢測,都是每一款產品上市前的“必修課”。黃建設的公司也在2021年中國湘菜產業鏈總評榜中榮獲“預制湘菜標桿企業”。
2021年,公司年銷售額超1億元,合作商包括華天集團、彭廚等。2022年,預計仍以30%的增速迅猛發展。
接下來,黃建設還有哪些“小目標”?
“我這一輩子,只做菜。”他說,未來,或將實行集團化運作,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,為更多的農耕者謀福利。